
想练行书,选哪个字帖好?选择不急,我们先了解什么是行书?
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,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。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、唐代的发展期后,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,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。 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《四体书势》一文:“魏初,有钟(繇)、胡(昭)二家为行书法,俱学之于刘德升。” 唐代张怀瓘《书断》记载:“行书者,刘德升所作也。即正书之小伪,务从简易,相间流行,故谓之行书。” 张怀瓘在其《书议》又云:“夫行书非草非真,离方遁圆,在乎季孟之间,兼真者谓之真行,带草者谓之行草。” 明代丰坊在《书诀》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:“行笔而不停,著纸而不刻,轻转重按,如水流云行,无少间断,永存乎生意也。”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,介于楷书、草书之间,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。 “行”是“行走”的意思,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,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。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。
行书特点:
1、大小相兼。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,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,字与字之间的连带,既有实连,也有意连,有断有连,顾盼呼应。
2、收放结合。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,线条长的为放;回锋为收,侧锋为放;多数是左收右放,上收下放,但也可以互相转换,不排除左放右收,上放下收。
3、疏密得体。一般是上密下疏,左密右疏,内密外疏。中宫紧结,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,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。布局上字距紧压,行距拉开,跌扑纵跃,苍劲多姿。
4、浓淡相融。行书书写应轻松、活泼、迅捷,掌握好疾与迟、动与静的结合。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,末字为枯。线条长细短粗,轻重适宜,浓淡相间。和草书差不多,但没那么草。
三大行书:
提起行书必须要说一下被书家公认的“三大行书”
3、苏轼《黄州寒食贴》
但要是练习行书最好从如下字帖入手
《怀仁集王圣教序》(王羲之)
米芾《蜀素帖》
行书字帖推荐
字帖 | 特点 | 推荐理由 |
怀仁集字圣教序(王羲之) | 灵活多变,结构取势平稳中求变。 | 取法二王 |
蜀素帖(米芾) | 造型险绝,用笔飘逸俊秀。 | 彰显个性 |
汤河•2019-04-02 14:36:51